货币数量,货币当局可以直接调控货币数量

股票 浏览

货币名目论、货币金属论与货币数量论之间的关系在货币论方面,古典经济学时期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从休谟到李嘉图的货币数量论,另一个是从配第、斯图亚特到斯密、穆勒的成本论,最终在马克思的商品货币理论得到完整阐述。尽管在现代世界货币数量论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使得人们误以为古典经济学时代也是货币数量论占主导地位,事实上,在古典经济学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是成本论,认为货币是由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转化而来,货币本身是有价值的,其价值和一般商品一样取决于其生产成本,取决于其所耗费的劳动,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其生产成本和单位贵金属的生产成本的比例。

出于行文的需要,这后一种传统本文将在下一章进行阐述,本章只是阐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货币数量论,并分析其面临的巨大矛盾。在论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货币数量论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货币金属论、货币名目论与货币数量论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梳理,以便于人们理解近代西方货币理论发展的大致脉络。

1、凯恩斯定律的 货币 数量论

根据萨伊定律的假设和收入的公式,货币储蓄形式的资本,然后投资于这种选择(消费的部分属于资本家的利润,而货币只使用交换的媒介,所以是由古典学派的货币/1233。为了利益最大化,人们会尽快购买消费品或生产资料,避免货币的机会成本或闲置资金。这个理论进一步推断货币circulation数量不会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如产出、实际工资、就业等。),“只能影响这些实际变量的货币的值。

2、 货币 数量论的历史证据

1873年的硬币硬币案第一:在美国历史上通过的1873年的硬币硬币案中,白银as 货币的法律地位被取消。自1792年以来,美国在法律上实行金银本位制货币制。因为金银本身的法定价格与市场价格不一致,黄金的市场价格高于货币。因为可以自由铸造或者回收成金属,黄金会进入商品市场但不会成为现实货币。随后,1834年美国通过了调整金银价格的法案,使得黄金的价格as 货币高于商品市场的金银价格(1850年加州和澳大利亚大型金矿的发现加大了价差),使得黄金成为事实上的货币。

3、 货币 数量论的代表作

早期代表人物有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和英国经济学家休谟。本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费希尔提出了现金交易理论,英国剑桥学派创始人马歇尔提出了现金余额理论,其弟子庇古提出了剑桥方程,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凯恩斯的货币经济理论削弱了货币 数量理论的势头。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以弗里德曼为核心的货币学派主张现代货币 数量理论,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不仅影响总体价格水平的变化,也影响总产出或国民收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