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区别是,实际利率是经过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过的利率,而名义利率是未经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12。也就是说,实际利率反映了投资者或借款人的真实收益或成本,而名义利率只反映了货币数量上的变化34,一般来说,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之间有如下近似关系: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例如,如果名义年化利率为5%,通货膨胀年化率为3%,那么实际年化利率约等于2%5。

如果计息周期小于一年,那么还要考虑复利效应,即:(1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1通货膨胀率)例如,如果贷款10000元,期限1年,每月计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付息12000元,那么名义月度利息为2000/12=166.67元,名义月度复合利息为2000/12/10000=0.016667,名义年化复合利息为(10.016667)^12-1=0.2199。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公式为r(1+i)(1+p)1,i(1+r)/(1+p)1。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换算公式是:ri+p,r为名义利率,i为实际利率,p为借贷期内物价水平的变动率,较为精确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r(1+i)(1+p)1,i(1+r)/(1+p)1。这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计算实际利率的公式。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哪一个国家的实际利率更高,则该国货币的信用度更好。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区别:1、基本概念单利与复利计算利息有两种方法:按照利息不再投资增值的假设计算称为单利;按照利息进入再投资,回流到项目中的假设计算称为复利。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以1年为计息基础,按照第一计息周期的利率乘以每年计息期数,就是名义利率,是按单利的方法计算的。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所谓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即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实际利率,指考虑物价因素后的利息率。名义利率虽然是资金提供者或使用者现金收取或支付的利率,但人们应当将通货膨胀因素考虑进去。例如,张某在银行存入100元的一年期存款,一年到期时获得5元利息,利率则为5%,这个利率就是名义利率。
因此,扣除通胀成分后的实际利率才更具有实际意义。仍以上例,实际利率为2%-3%-1%,也就是说,存在银行里是亏钱的,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及通胀压力难以消化的长期格局下,很容易出现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即便央行不断加息,也难以消除。所以,名义利率可能越来越高,但理性的人士仍不会将主要资产以现金方式在银行储蓄,只有实际利率也为正时,资金才会从消费和投资逐步回流到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