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货币政策三大基本工具

理财 浏览

广义货币政策工具,又称定期和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俗称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法宝。如何在我国当前宏观背景下使用好货币政策的三大基本工具——广义货币政策工具,又称常规和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即传统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俗称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货币政策的目标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实现的。

适应性货币政策

1、阐述国家通过那些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国家宏观经济调控?

主要措施运用货币政策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方面:一是控制货币发行。第二,控制和规范政府贷款。第三,应推动公开市场业务。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第五,调整再贴现利率。第六,选择性信贷控制。第七,直接信贷控制。广义货币政策工具,又称定期和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俗称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法宝。

适应性货币政策

1.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货币机构的存款设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货币存款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缴纳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利率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

适应性货币政策

2、央行2010年近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该怎么分析啊?

央行三大货币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贴现是指持票人为在票据到期前获得现金而向银行支付一定利息的票据转让。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票据转让给中央银行。)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对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主要优点是: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既能调节货币供应总量,又能调节货币供应结构。

适应性货币政策

在繁荣时期提高再贴现利率可能不会抑制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因为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更高;在萧条时期降低再贴现利率未必能刺激商业银行的借款需求,因为此时的利润水平较低。因此,该政策在繁荣期可能会“火上浇油”,在萧条期可能会“雪上加霜”。而且再贴现利率不能频繁调整,否则市场利率的频繁波动会让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适应性货币政策

3、在我国当前宏观背景下如何运用货币政策三大基本工具

广义货币政策工具又称常规和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俗称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法宝。这是三大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原则。1.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货币机构的存款设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货币存款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缴纳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适应性货币政策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利率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3.公开市场业务。所谓“公开市场操作”(OpenMarketOperation),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类货币机构的准备金,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

适应性货币政策

4、金融市场基础知识-03: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功能: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其主要职能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具有咨询议事机构的职能。商业:中央银行通过自身的业务操作,调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和社会货币总量,从而实现宏观调控的短期和长期目标。我们要能区分资产和负债:央行负债:储备货币/基础货币(货币发行(发行银行)、其他吸收存款公司存款(银行的银行))、不计入储备货币的财务公司存款、债券发行、对外负债、政府存款(政府银行)、自有资金和其他负债;中央银行的资产:国外资产(外汇、货币黄金等国外资产)、对政府(政府银行)的债权、对其他存款公司的债权、对其他金融公司的债权、对非金融部门的债权和其他资产。

适应性货币政策

5、试述我国近几年的货币政策及其实施效果.

中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及其实施效果2005年7月21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一、从即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加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二是2005年7月21日19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调整为8.11人民币对美元;第三,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日波动不超过千分之三。

适应性货币政策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控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政策和措施的总和。中央银行希望通过货币政策实现的宏观经济目标主要包括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的目标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实现的。货币政策工具不能直接作用于最终目标,必须依靠中介指标。中介指标的选择应符合五个标准: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干扰性和对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的良好适应性。

适应性货币政策

6、中国货币政策的优势和劣势。

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缺点再贴现业务的主要优点是有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调节货币供应总量,还可以调节货币供应结构。再贴现业务的主要缺点是再贴现业务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不在央行,限制了央行的主动权;再贴现利率的调节作用有限。在繁荣时期提高再贴现利率可能不会抑制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因为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更高;在萧条时期降低再贴现利率未必能刺激商业银行的借款需求,因为此时的利润水平较低。

适应性货币政策

另外,再贴现业务最大的缺点是倾向于跟随经济走势。繁荣时期的物价上涨使得再贴现票据量上升,货币供应量增加。大萧条时期的物价下跌也减少了再贴现量和货币供应量。因此,货币政策在繁荣期可能“火上浇油”,在萧条期可能“雪上加霜”。公开市场操作有以下优点:第一,中央银行可以及时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卖任何规模的证券,从而精确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基础货币,使其达到合理的水平。

适应性货币政策

7、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中新社北京12月25日电中国银行25日发布公告称,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四季度例会2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积极“加码”和精准发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把直接对接实体经济的两大货币政策工具转变为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市场化政策工具,落实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全面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

适应性货币政策

8、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可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六种,其作用和意义如下:《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三条货币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实施货币政策: (一)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准备金;(二)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三)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四)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五)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外汇;(六)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适应性货币政策

【解读】本条是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的规定。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根据该法第3条的规定,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中央银行应该控制一般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从而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活动。

适应性货币政策

9、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影响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要根据吸收存款的多少,把一部分现金放在央行作为存款,以规避支付风险;贴现率是指企业可以将手中未到期的票据在商业银行兑换成现金,同时支付一定的利息。这个比率就是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与指定的交易商进行证券和外汇交易,通常是买卖政府债券,通过这三种工具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利弊再贴现业务的主要优势在于它有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调节货币供应总量,还可以调节货币供应结构。再贴现业务的主要缺点是再贴现业务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不在央行,限制了央行的主动权;再贴现利率的调节作用有限,在繁荣时期提高再贴现利率可能不会抑制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因为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更高;在萧条时期降低再贴现利率未必能刺激商业银行的借款需求,因为此时的利润水平较低。